在肛肠科门诊,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:因为“不自觉有粪便从肛门排出” 或 “肿块从肛门脱出”,就以为自己得了肛瘘。其实,这些由肛门松弛、肛门失禁,或是痔疮、直肠粘膜脱垂等疾病引起的症状,并不是真正的肛瘘。
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,很多人因为对它了解太少,没能及时治疗,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,甚至发展成复杂性肛瘘,这会增加手术难度,还会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。今天,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肛瘘,帮大家正确认识它,守护好肛门健康。
什么是肛瘘?
肛瘘,全称为肛门直肠瘘,是肛肠外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。它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,20 - 40 岁是相对高发的年龄段,而且男性患者比女性多。
简单来说,肛瘘是肛管直肠和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出现的异常感染性瘘管,一般由内口、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。
肛瘘是怎么形成的?
大多数肛瘘(80% - 90%)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肛门隐窝腺感染引起的。感染后会形成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,当脓肿破溃,或者经过切开引流手术后,就可能留下上皮化的瘘管,也就是慢性感染性病灶,这就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。
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导致肛瘘,比如克罗恩病、特殊感染、创伤、恶性肿瘤等,不过这些情况通常不会有明显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形成过程。
肛瘘有哪些表现?
流脓:肛门周围的肛瘘外口会周期性地流出脓液,在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喝酒后,这种症状会更明显。有时候按压外口周围,还能看到脓液从外口流出来。
疼痛:一般情况下,肛瘘不会让人觉得痛。但当瘘管发生感染,或者脓液排出不顺畅时,局部会出现肿痛,而当脓液排出来之后,疼痛就会缓解。
肿块:大部分患者从外口往肛门方向摸,能感觉到有条索样的肿块。
瘙痒:由于脓液反复刺激肛周皮肤,一些患者会出现肛周瘙痒、潮湿的情况,严重的还会引起周围皮肤湿疹。
肛瘘有哪些类型?
肛瘘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。按照瘘管的走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,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。根据治疗的困难程度,又能分为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。
复杂性肛瘘是指肛门内、外有 2 个以上开口,或者有 2 条以上管道的肛瘘。如果管道绕着肛门生长,形状像马蹄,就叫做马蹄形肛瘘。复杂性肛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,容易造成副损伤,还可能留下肛门节制功能障碍,复发率也比较高。
得了肛瘘怎么办?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肛瘘是无法自愈的,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。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肛瘘切开术、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。
在确定手术方式之前,医生会通过触诊、探针或染色等方法,明确肛瘘内口的位置、瘘管的走向,以及它和肛门括约肌的关系,然后权衡治疗肛瘘和保护肛门功能之间的利弊,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。
近年来,像肛瘘激光闭合术、肛瘘栓技术、纤维蛋白胶技术等新兴手术方式,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在临床中应用,但它们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。
当然,没有一种治疗技术能适用于所有的肛瘘。对于部分复杂性肛瘘,医生可能会采取有计划的分期手术,结合使用切开、切除、挂线或生物制剂等多种方法,以提高治愈率,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。
温馨提示
如果出现肛门及周围疼痛、反复流脓等症状,建议大家及时到肛肠科就诊。在专科医生的检查下,尽快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,才能更好地守护肛门健康。
作者: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王守练主治医师 俞继卫主任医师配资门户网站
亿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